“2015年,我们说孩子是互联网原住民;2025年,他们将成为AI原住民。”伴鱼CEO黄河的这个判断,勾勒出教育代际变迁的轮廓。在他看来,AI不仅改变教学方式,更将重塑下一代的学习习惯、思维模式乃至成长路径。
黄河观察到,“AI原住民”的学习需求已截然不同:他们对虚拟交互天然适应,反感单向灌输,渴望即时反馈与个性化体验。这正是伴鱼布局AI教育的底层逻辑——用可可老师等虚拟教师打破时空限制,用纳米级学情分析匹配学习节奏,用游戏化设计激发兴趣。“一个三年级学生用AI学数学,可能比传统课堂效率高两倍,因为系统知道他在哪类题型上容易卡壳。”
这种转变背后,是国家战略的推动。黄河提到,教育部提出“三年普及中小学AI教育”,北京已率先试点AI通识课,“这意味着AI素养将成为基础能力,就像过去的计算机、英语一样”。伴鱼也同步推出AI通识课,教孩子用AI生成内容、解决问题,“不是培养程序员,而是培养‘与AI共处’的思维”。
争议依然存在:AI会不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?黄河的答案是否定的:“好的AI教育会‘留白’,比如讲题时只给思路提示,让孩子自己推导。”他以伴鱼智学的探究式拍题功能为例,系统会引导学生拆解问题、关联知识点,而不是直接给答案,“目的是培养思考框架,这是AI夺不走的核心能力”。
展望未来,黄河认为教育的竞争将是“AI+”的竞争:“中美在AI领域的角力,本质是人才的竞争,而人才靠教育。”伴鱼的目标,是让中国孩子既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,又能灵活运用AI工具,“在全球化时代,既有中国根基,又有世界视野”。
从互联网到AI,变的是技术手段,不变的是黄河对教育的理解:“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,这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。”
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,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,股票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